C肝口服新藥將獲健保給付 肝纖維化如何判斷?
- On 26 7 月, 2018
肝癌為國人好發癌症之一,肝癌發生是循序漸進,其病理變化為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如能掌握黃金時機將慢性肝炎治癒,應能避免惡化成肝癌。國人慢性肝炎以B肝、C肝為最大宗,政府於民國73年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然而C肝也有口服新藥即將健保給付,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病,將能一舉殲滅。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肝癌約有9成是B、C肝帶原,經過20至30年的病程,肝臟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演變為肝癌。早期肝臟發炎及肝纖維化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直到形成肝硬化後,會因門脈血管壓力增加而產生併發症,包括脾臟腫大、食道靜脈瘤、腹水,嚴重時還會有肝昏迷症狀。如慢性肝炎轉變為肝硬化,產生肝癌的機會就大大的提升。
全台約60萬人有C肝 只有7萬人接受治療
據統計,台灣C肝帶原約有60萬人,健保資料庫顯示,有接受治療的C肝病患約有7萬人左右,C肝病人只有一成接受治療,將近9成C肝病人並無妥善治療;,台灣有那麼多C肝病人,主要原因是早期醫療環境不佳,針頭濫用及輸血感染,多半是60至80歲老人,許多病患因害怕干擾素副作用,退縮不治療;甚至有許多病患不知道自己已罹患C肝因而延誤治療。
口服新藥治癒C肝只要3個月
之前有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C肝,需治療半年或一年,目前已有口服新藥可治癒C肝,只要治療3個月,就能達9成5治癒率,衛福部並於日前公布將C肝口服新藥納入健保,第一波需符合以下五項條件既可優先給付:曾經參加健保B、C肝治療計畫、且仍帶有C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抗體陽性超過6個月、以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失敗且肝纖維化大於等於第3期者。
肝纖維化可經由切片、肝臟纖維掃瞄儀及抽血檢驗
那麼要如何判斷肝纖維化呢?肝纖維化可經由肝臟切片、肝纖維掃瞄儀以及生物標記來檢查。肝臟切片是一種侵入性的肝穿刺取組織的檢查方法(liver biopsy)。檢查前需局部麻醉;檢查後須壓迫止血觀察4小時以上並嚴防內出血的可能性。如果取樣位置剛好是無纖維化地帶,可能錯估病情,影響治療進度。肝纖維掃描儀利用產生對人體無害的衝擊波;當衝擊波射入病患的肝臟後,以超音波量度衝擊波的速度,而得知其肝纖維化的程度。使用方便又不具侵入性,然而還是有臨床上的限制,包括肥胖、腹水以及肝臟發炎等。另外血液中肝功能指數,透過公式的演算,也是可以用來預測肝臟纖維化程度,像是APRI、FIB-4等。最近由國內生技公司研發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藉由抽血檢驗血清中與肝纖維化相關的生物指標uPA、MMP9、β2-MG,透過公式的演算,也可以用來預測肝臟纖維化的程度。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在C型肝炎的病患利用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來預測肝臟纖維化,有將近9成的準確度。
使C肝病毒消失 越早治療越好
過去認為肝纖維化為不可逆性,但經過動物實驗與臨床研究發現,將C肝病毒阻斷後長期追蹤,肝臟纖維化有好轉現象。據研究發現,C肝病人治療前如果已經有嚴重纖維化現象,即便經干擾素合併雷巴威靈治療後有良好療效,肝纖維化有下降仍然還是會有肝癌罹患的風險。因此C肝的病人應掌握治療黃金時機越早治療越好,病毒清除了,肝纖維化逆轉,就不會進入肝硬化及避免肝癌發生。
作者資料
姓名:杜憶萍
職稱:普生/居禮醫事檢驗所 醫檢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