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乳突瘤病毒基因分型檢測
- On December 8, 2018
癌症發生原因不盡相同,有些是遺傳基因、環境、荷爾蒙及病毒因素,但共同點都是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更可節省醫療資源,所以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是值得推廣及重視的。一般子宮頸癌的發生是循序漸進的,由癌前期、原位癌至侵襲性子宮頸癌需時數年,甚至數十年,有性經驗的女性每年固定抹檢,理論上在癌前期即可發現病變,及時處理及治療,以阻止癌症的惡化。
然而;子宮頸癌與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有關,世界各國的女性,感染HPV的盛行率約為10~15%左右,台灣地區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盛行率約20%,謹慎處理性行為是預防的不二法門。侵犯性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性行為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主要原因,此病毒為高傳染性病毒,性伴侶彼此感染的機率極高達53%至80%。研究顯示,約有50%~80%有性生活的人在一生中曾感染過HPV。每10名HPV陽性婦女,就有1名為高度癌前病變或癌症。臨床上發現,有許多年輕女性在抹片檢查時,被偵測出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現象。高危險群女性可自費施行人類乳突瘤病毒基因分型檢測。
人類乳突病毒簡稱HPV,與子宮頸癌發生關係密切,台灣女性愈來愈多人做HPV基因檢測,HPV約有二百多種,其中四十種可侵犯女性生殖道,當中的十五種又與侵襲性子宮頸癌有關,稱之高危險型,如HPV十六、HPV十八、HPV卅一、HPV卅三、HPV四十五、HPV五十二、HPV五十八型。低度危險型如HPV六、HPV十一型則形成所謂菜花的尖型濕疣;在亞洲地區的致病型以HPV十六、H P V 十八、H P V五十二、HPV五十八較多。人類乳突病毒大部份藉由性接觸感染,包括有陰道性交、口交、肛交。從外生殖器上,無法確認是否感染,即使是子宮頸產生癌前變化,肉眼也看不出來,可是抹片細胞學檢查則會出現異常細胞,臨床上可配合陰道鏡檢查及切片檢查。單純安全的性行為是避免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之道。即使檢測出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也不要過於驚恐。八十%的感染者都是暫時性的,如果免疫力良好,絕大部份病患會自行恢復。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者切記須每年定期抹檢,如果發現細胞異常病變者,則須依抹檢結果,進一步治療。攝取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並且做定期癌症篩檢,是養生防癌的不二法門。
子宮頸癌發生原因如下:
● 初次性行為年齡過早:研究發現,18歲以前就有性行為者,日後罹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性增加6倍。
● 多重性伴侶。
● 抽菸婦女:菸霧中,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有些物質證實會導致子宮頸癌細胞蔓延,同時抽菸也會減弱身體的免疫能力,使細胞病變,癌化加速。
● 感染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瘤病毒: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大多無臨床症狀,如果長出明顯菜花才能看出,即使子宮頸產生癌前病變,肉眼也不易察覺,婦女需定期檢查便可偵測出來,及時處理,有很高的治癒率。
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徵兆為:
● 陰道分泌物過多、有異味或臭味,尤其分泌物有血絲時,應找婦科醫師診治。
● 陰道異常出血,包括不規則出血、性交後出血、停經後出血及劇烈運動後出血。
● 疼痛,包括下腹部疼病及局部疼痛。
自1995年起,子宮頸抹片檢查受檢率慢慢增加,但仍然不及歐美國家受檢率80%以上,國內仍有許多女性怕痛及不舒服,而未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醫學檢測日新月異名眾亦可利用人類乳突瘤病毒基因分型檢測來發現危險因子,據統計,子宮頸侵襲性癌中43.6%是從未抹檢者,3年末檢檢者更達5至6成,子宮頸癌的分期為,原位癌及一、二、三、四期。原位癌及癌前期治癒率達百分百;一期治癒率達85%至90%;二期5年存活率達60至80%;三期5年存活率達30%至45%;四期5年存活率達10至14%。
年輕高危險群一族是需要被關心及再教育的,健康生活型態應從年輕開始培養;健康飲食、多運動、不抽菸、單純性生活,如有需要,別忘了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如此,誰說年輕生命是青澀無味!一樣是美好而多采多姿。
作者資料
姓名:杜憶萍
職稱:普生/居禮醫事檢驗所 醫檢主任